8月25日下午,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交通运输赛道(高职组)总决赛争夺赛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落幕。我会会员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队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队等6支队伍斩获金牌。其余来自江苏、陕西、浙江等地的多支队伍分别斩获银、铜牌。
本次大赛吸引全国64支队伍、238名选手同台竞技。极目新闻记者发现,自2024年赛事升级为世界级大赛后,赛制今年再现新变化。赛事评分体系在原有五大维度基础上,新增了15个细化观测点,评分机制进一步明晰。
15个评分观测点:突出能力导向,体现创新要素
2024年,该赛事评分要素中,技能水平考核占60%,职业素养占比10%、应用价值占10%,团队合作占10%、创新创意占10%。
今年在此基础上,增加了15个评分观测点,每个观测点有明确的分值。在技能水平一栏,细化了“操作规范性、技能熟练度、任务难易度、技术先进性、现场讲解效果”五个评分点;在职业素养一栏,细化了“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、工匠精神、安全意识”3个评分点;在应用价值一栏,细化了“实用性、经济性、可持续性”3个评分点;在团队合作一栏,细化了“团队精神、沟通协作”2个评分点;在创新创意一栏,细化了“创新意识、创新成效”2个评分点。
大赛要求,依据观测点及说明,根据参赛团队的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情况进行评分,避免主观印象影响。
以此次船舶交通运输赛道(高职组)为例,根据大赛裁判长的分析,选手在技能水平、职业素养、应用价值、团队合作、创新创意五个方面的得分率分别是81.63%、85.40%、78.50%、85.60%、75.50%。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,应用价值和创新创意两个方面的得分率偏低,而这也跟赛制改革的方向相符,反映出大赛对“真实场景解题”和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正在提高。
在比赛项目类型方面,本次比赛共64个参赛项目,其中参赛项目航海驾驶最多,轴系装调居中,邮轮乘务、智能焊接、船舶智能建造较少。传统赛项之外出现了新的参赛项目,比如邮轮乘务等为新项目。
综合来看,大赛评分原则进一步突出能力导向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细化的评分点,则是让评分体系更加细致,减少主观评分差异,突出比赛的公平性。
金奖背后:依靠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创意取胜
获金奖的武汉船院2队选手李渭德、范津奇、徐致远、肖明铭,凭借“协同焊接”项目脱颖而出。在赛项点评环节,大赛裁判长特别点评了该项目。裁判长指出,该项目聚焦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舱焊接技术,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机器人协同作业,突破多项工艺难点。项目推动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升级,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,具有行业推广价值。
团队指导老师杨金介绍,他们能够脱颖而出,最重要的原因是团队搭建了双机器人协同作业平台,利用虚拟仿真技术,成功模拟出机器人的轨迹。
武汉船院获奖团队
据了解,武汉船院金奖团队选手以大一新生为主。暑热时期,学生身穿工作服,经常是汗湿全身。“我们是6月底接到的比赛通知,时间紧,任务重。”团队实操老师王静回忆,短短2个月的时间,学生们保持良好心态,能吃苦,每天一遍遍重复练习,最终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。
赛事不仅比拼技能,更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窗口。武汉船院选手李渭德表示,自己以前很内向,通过比赛,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,范津奇担任的是技术员角色,他享受在比赛中进步的感觉。“课堂学习相对单调,虽然每天都在重复练习,但每次都会有进步。”
来源:极目新闻